
当前,家长主要通过微信等平台获取学生在课后服务中的体现与总体情况,并以图文点赞予以关注表达。
要从传统点赞式关注中走出来,首先要明晰整体逻辑,以“通”为焦点,通过教育部门、学校、企业等多元主体协同,以及多主体评价生长的课后服务治理网络,实现课后服务治理质量提升。在课后服务中进一步强化课后学习与多素养一体化生长目标,推动课后服务数字场景平台的共建共享。在具体落实中,搭建支持教师与家长对于课后服务实时互动和建议反馈的数字场景。
在建设实现场景式互动平台中,要凝练出课后服务课程的典型化、特色化的要害场景,如搭建课后服务的实践云场景、文化云场景、评价云场景等。在云场景中,要为学生提供可自主选择学习的课程内容,提供课后结果展示等服务功效;为家长提供课后服务需求宣布与对接、课程教师选择与调整、课后服务课程场景实时跟踪展收建议反馈等功效;为学校等提供课后服务治理评价等服务。在技术实现层面,则需要学校等多元主体,依托已有技术,通过漫衍于校园教學情况中的摄像头等设备与课后服务治理平台,实现自动录制、截取要害片段、分类宣布到指定云场景空间、实时监控并对要害行为与非宁静行为作出提醒或反馈等功效。
构建场景式互动平台是一种教育创新,一方面为流通家校融合生长缔造数字化生长服务,另一方面能有效推动课后服务的数字化革命。实际课后服务与数字场景搭建相结合,多元主体配合建设并开展评价反馈事情,一体化生长面向未来的数字教育、数字培训、师资培育等,为创新课后服务治理乃至区域基础教育高质量生长提供新样本。
——發布于2024年3月16日《中國教育報》
http://paper.jyb.cn/zgjyb/html/2024-03/16/content_636509.htm?div=-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