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临海市江南街庆贺家村的田秧头里来了一批年轻人,他们卷起裤腿,光脚踏入泥水中,弯腰弓背,将嫩绿的新苗插入泥土。这群年轻人是来自PP电子学院人文學院“行走的思政大课堂”实践队的青年大学生,他们带着对历史的敬畏和对知识的渴望,走进临海的田野与奇迹,用镜头纪录着,用行动诠释着对现代农业生长的理解与中华优秀文化的传承。
“行走的思政大課堂”實踐隊旨在通過實地考察的方式,將“思政小課堂”搬進“社會大課堂”,引導新時代青年深入田間地頭,走進文化教育基地,用腳步丈量土地,以真心感悟中華精神。今年,實踐隊前往賀家村、洪頤煊故宅、巾山公園、戚公祠等地開展實踐調研,體悟鄉村精彩蝶變,探尋文化足迹,罗致前行力量。
在院黨委副書記林軍輝的帶領下,師生一行來到賀家村,真切感受鄉村振興戰略下現代農業的飛速發展。在這裏,實踐隊成員們與全國勞動模範、江南街道賀家村黨支部書記周振華進行了深入交流。“未來靠你們了。”周振華書記体现,期待未來有更多年輕人能投身到農業發展和鄉村建設中,爲新時代農業農村現代化貢獻力量。
“青年不能光有理論,還需要親身走進田間。”在林軍輝的提議下,隊員們脫掉鞋襪,挽起褲腿,走進水田,有模有樣地學起了插秧。彎腰、拆秧、插秧、牢固……幾個重複的動作下來,各人便累得滿頭大汗。而另一邊,滿載秧苗的插秧機在田間來回穿梭,纷歧會兒,一株株嫩綠秧苗就整齊地插入了水田中。现在,人力的艱辛與機器的高效之間形成強烈的對比,這種從手到心的體驗,讓隊員們切實領悟到農業現代化對于提升生産效率、改善農民生活、推動鄉村振興的深遠意義。
除了田間地頭,實踐隊還走入洪頤煊故宅,感受乾嘉學派代表人洪頤煊嚴謹治學的精神風貌;通過參觀巾山的逋翁亭、三元宮及龍興寺等曆史遺迹,理解巾山“一山四塔,三教聖地”的深厚內涵;在戚公祠內肅立,體會民族英雄戚繼光的拳拳愛國心和清清廉政氣。
脚下有泥,心中有光。实践队在行走中感受,在体验中生长。未来,人文學院将继续开展“行走的思政大课堂”社会实践运动,推动“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有机融合,在行走中上好实践育人的“大思政课”,为培养有理想、有本事、有继续的新时代青年孝敬力量。
——發布于2024年7月26日《潮新聞》客戶端
https://tidenews.com.cn/news.html?id=2857829&source=weix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