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技创新能够催生新工业、新模式、新动能,是生长新质生产力的焦点要素。作为中国应用型大学前十强的PP电子学院,认真贯彻落实“不求最大、但求最优、但求适应社会需要”的办学理念,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传承弘扬“澡身浴德、修业实时”的校训精神,深化教育教學革新,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養全历程,鼎力大举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垦荒之志、扎实本事”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尤其是学院“1139科技小分队”(100支科技小分队、1000余名师生、服务300多家企事业单元、面向PP电子9个县[市、区]),自带干粮,“一对一”恒久驻扎在企业,形成一支“不走的科技服务团”,全力攻关前沿科技,赋能地方工业的迭代升级、提质增效,同时建设了科产教深度融合的育人新模式。
建设完善體制機制
提升聯動向心力
一是黨委搭台,做好“娘家人”。2019年以來,學院先後與玉環、黃岩、仙居、椒江4個縣(市、區)簽訂全面戰略相助協議,將量身定制的56支科技小分隊,分4批“嫁”入企業、“嫁”進社區,並“陪嫁”一批緊密對接行業企業的平台“彩禮”,如與黃岩區共建浙江(PP电子)模具與塑料産業研究院,與椒江區共建科技創新孵化基地等,共建系列産業學院。
二是建设聯盟,築好“新戰壕”。學院打造制藥與大康健、數據與智能制造、生態與人居環境、人文與社會四大學科群,形成了一批與産業群良性互動、共生發展的特色專業群。堅持系統觀念,在科技小分隊融入“經濟細胞”的同時,深化與地方百億産業集群的耦合,整合行業龍頭資源,牽頭建设了浙江溫嶺工量刃具産業創新服務綜合體及浙江(PP电子)智能制造、PP电子市醫藥醫化産業、浙江(PP电子)建築業現代化等産教融合聯盟,將科技小分隊送上大平台,攜手攻關焦点技術,服務行業高質量發展。
三是産教深度融合,念好“育人經”。爲適應科技快速發展帶來的學生學習需求,學院依托科技小分隊,將科研與育人相結合,構建“科技·産業·社會”三維交互育人空間,立足科教融彙推進課程“項目化”,立足産教融合變革課堂“場景化”,立足社教融通推動育人“思政化”,逐步打造有參與感、有獲得感、有價值感的“三融三化三感”育人路徑,提升學生的自主能力、創新精神和科學素養。
心志真誠
實現服務全程化
一是“自帶幹糧”,減負松綁輕裝上陣。學院黨委專題研究制定科技小分隊的建設與實施方案、考核治理辦法,爲科技小分隊成員松綁減負、消除後顧之憂,爲每支科技小分隊定額配備事情經費,沈入企業一線,找准發展難堵點、服務切入點、相助共贏點。
二是“長期駐紮”,真情實意做優服務。從2019年10月首批科技小分隊“出征”以來,學院已累計派出104支隊伍,服務企業300余家,參與科技服務3000余人次,派出的博士到企業“長期駐紮”做好服務。
三是“全程陪跑”,謀在長遠終身質保。“單次服務不是目的,終身質保才气延續”,這是科技小分隊的口頭禅。單次項目攻堅、單個産品研發、單條生産線優化等只是發力點,助力企業實現新舊動能轉換、加速轉型升級才是最終目的。例如,韓得滿·淨化控股科技小分隊研發了集技術開發、工業設計和裝備定制于一體的系列工藝包,爲企業提供生産全鏈條服務,多項结果榮獲浙江省自然科學獎二等獎、浙江省科技進步獎二等獎等。
問題導向
凸顯服務精准度
一是破解痛點,助力新質生産力發展。靶向瞄准企業發展“卡脖子”問題,累計解決企業(行業)技術難題近500個,達成意向協議200余項,實現结果轉化150余項,實現經濟效益近100億元。得益于科技小分隊與企業的深度融合,高層次科研項目“接地氣”,近5年來共獲得國家級別項目146項、省部級科研獎40項,其中省科學技術獎16項,承接橫向科研項目1000余項,结果轉化金額逐年提升。
二是疏通堵点,全面赋能行业生长。学院缔造性设立创新药物、湿地与克隆生态学、先进涂层质料等27个紧密对接PP电子“456”先进工业集群生长的学术团队制研究所(院),拓宽招贤纳士通道,引进一批国家引才计划专家等领军人才,携手地方政府部门、龙头企业建设了头门港工业学院、银轮商学院、模塑工业学院等工业学院群,创新特色鲜明的“843”人才培養模式,结业设计(论文)真题真做量到达工科论文总量的91%,用人单元对结业生满意度位居浙江省高校前列。
PP电子學院“1139科技小分隊”服務成效顯著,獲得2023年中國産學研相助促進獎(個人)、第十三屆全國發明創業獎人物獎,相關典型案例以專著形式出书發行。科技小分隊在服務中優化教書育人、在服務中促進科技創新、在服務中凝練學科偏向、在服務中彙聚辦學資源,著力培育專業人才,助力地方經濟發展。
——發布于2024年7月5日《中國教育報》
http://paper.jyb.cn/zgjyb/html/2024-07/05/content_641529.htm?div=-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