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學校概況
黨政機構
教學机构
人才培養
  • 本科生教育
  • 研究生教育
  • 國際教育
  • 繼續教育
隊伍建設
  • 人才政策
  • 招聘信息
招生就業
  • 招生信息(本科生)
  • 就業服務(本科生)
  • 招生信息(研究生)
  • 招生信息(國際生)
相助交流
  • 國際相助交流
  • 地方相助交流
媒体 · 聚焦
當前位置: 首頁 > 媒體聚焦 > 正文

我是文化特派員·手記丨龔璐:讓“紅色與非遺”在古村融合

新聞來源:望潮客戶端點擊數:更新時間:2024-10-29

在PP电子学院藝術與設計學院的讲台上,我向学生们无数次描绘设计的蓝图。如今,我带着这些知识和对文化传承的热忱,以文化特派员的身份,踏上了三门县亭旁镇包家村这片充满红色影象的土地,开启了一段新的旅程。

我是龚璐,是PP电子学院藝術與設計學院的一名讲师,工业设计产物偏向,尤其擅长非物质文化遗产与艺术设计史论研究。选择成为包家村的文化特派员,是这个乡村的红色文化和非遗文化深深吸引了我。一直以来,我深信文化的力量能够叫醒乡村的活力,让传统与现代交相辉映。

6月18日,我正式进驻到包家村。文旅品牌资源富厚,但缺乏品牌系统建设、非遗文化资源优质,但品牌包装力度不够,这是我对包家村原有村域品牌的初印象。为梳理出一个清晰且有辨识度的品牌体系,几个月来,我与我们学院的品牌设计团队一起,多次深入包家村以及非遗特色历史街区进行实地考察。我们一次次地穿梭在古巷老宅之间,聆听村民讲述包家村的红色历史和非遗故事,去圖書館、檔案館翻阅关于这个乡村的书籍,感受那些沉淀在岁月中的温度。

通過多次的考察調研,我對這個村莊有了更深刻的認識,也産生了愈加深厚的情感,這也讓我越发堅定了要爲包家村打造出鮮明且具影響力的村域品牌的決心。

這幾個月來,我們深入挖掘包家村的紅色文化資源,尤其是“包定”這一紅色英雄人物的精神內涵,以此爲焦点,系統地進行村域品牌形象的設計與提升。目前,我們打造的“包定”紅色形象IP已开端成型,計劃將來能通過“國潮+盲盒”、心情包等青年人喜愛的形式進行推廣。同時,圍繞“國家級傳統古乡村”和“亭旁鎮非物質文化遺産”的資源優勢,開展特色街區品牌形象的策劃事情,力求打造一個將“紅色資源”與“區域特色非遺文化”有機融合的品牌形象體系。

接下來,我們將充实發揮我們學院優質的文藝資源,通過“藝術鄉建”項目,策劃音樂節等一系列文體活動,提升當地文化基礎,豐富村民的文化生活。此外,我們還將通過創意設計手法將自然、人文、建築和景觀融爲一體,打造“有聲音、能傳播”的自然要素和人文要素有機結合的“藝術季文旅IP打卡點”,帶動當地的旅遊人氣,爲地方經濟增值,促成文化賦能與鄉村振興的雙向奔赴。

村況介紹

包家村,位于三門縣亭旁鎮中心,以深厚的紅色文化底蘊和“國家級傳統古乡村”的稱號而聞名。全村以包姓爲第一大姓,聚族而居、發宗成村。村莊自然環境優美,黃豹山、鶴山南北相對,亭旁溪、南溪東西旁流,青山綠水環繞。

包家村曆史悠久,人傑地靈,是聞名全國的亭旁農民起義的發源地。這裏不僅是“紅旗第一飄”的發源地,也是“包定”烈士的故鄉。如今,獨特的紅色文化、非遺文化和古乡村特色,成爲了包家村文化振興的重要載體。

事情目標

希望將包家村打造成爲紅色文化與傳統文化相結合的典範。通過品牌形象提升、IP形象打造和文體活動策劃,讓包家村的文化資源获得更好的保護和傳承,同時爲村民帶來經濟效益,推動鄉村振興。長遠的目標是將紅色文化的精髓和傳統文化的力量融入日常生活,讓各人在感受紅色、傳統文化魅力的同時,也能將這些文化記憶帶回家,使紅色、傳統文化的傳承在日常生活中得以持續。

——發布于2024年10月29日《望潮客戶端》

https://tzapp.taizhou.com.cn/webDetails/news?id=3492651&tenantId=64&uid=63a754e22cd9182903450687


文: /    图: /   审核: /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