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個月,“外洋傳播官”努蘭夫婦與陳龍夫婦一同走進了路橋金清港社區,用鏡頭記錄了老街的文化魅力。9月9日,他們再一次來到金清漁港,還邀請PP电子學院的留學生一起“打卡”體驗水産養殖的技術革新和特色海産品。
走進PP电子市豐産水産養殖有限公司,眼前的景象讓他們眼前一亮。只見一排排整齊排列的藍色盒子緊密地架著,遠遠望去像一層層“公寓樓”。“一只青蟹住一間?”陳龍指著“蟹公寓”問道。事情人員點頭並笑著介紹,每間“蟹公寓”長43厘米、寬32厘米、高22厘米,養殖基地可同時容納3萬只青蟹。
各人沿著“蟹公寓”過道緩緩穿行,時不時打開盒子,拿起照明燈,觀看青蟹的動態。“這個能拿出來看看嗎?”“當然可以。”事情人員小心翼翼地從“公寓”中取出一只青蟹移交到陳龍手中。青蟹足有巴掌大,被握住時還不時揮舞著鉗子,力道十足。“它看起來很有活力!”陳龍舉著青蟹,讓同行的友人幫忙拍照留念,臉上滿是興奮之色。
當得知從原海水到養殖盒,需要經過紫外線殺菌、臭氧殺菌、沈澱、過濾、增氧、增加有益菌等七道法式時,各人頓時響起一片驚歎聲。“每一幢‘蟹公寓’均設有進水口、噴水口、排汙口和溢水口,水溫常年保持在20℃左右,以保證其生長的康健和快速,讓青蟹腮白肉更美。”事情人員介紹,他們還有台AI機器人會24小時自動巡視,在沒有光線、不開合養殖盒蓋子的情況下,通過動態相機就能感知青蟹眼睛神經元,判斷青蟹細微生長變化。
“青蟹我們都吃過,但是住在這種環境,經過高科技養殖的還真沒見過。”聽完介紹後的努蘭夫婦不禁豎起大拇指,体现這次參觀讓他們對現代的水産養殖有了全新的認識。
離開養殖基地,各人還參觀了金清漁港碼頭。此時正值漁民收網的時段,碼頭上一派繁忙景象。漁民們駕駛著漁船陸續靠岸,漁網被緩緩拉起,鮮活的魚、蝦、蟹等漁獲不斷被卸到碼頭,空氣中彌漫著淡淡的海水腥味。看到滿筐的漁獲,留學生語嫣拿起一條鲳魚興奮地說:“這是我第一次近距離看到剛從海裏捕上來的魚,感覺特別新鮮。”
“此次‘打卡’體驗,不僅讓他們近距離感受了水産養殖的發展结果與漁港文化的獨特魅力,也爲各人今後能更好交流搭建了良好平台。下階段,我們將加強産業與農文旅聯動發展,讓遊客獲得全新的文化旅遊體驗。”金清鎮宣傳委員李羿男說道。
——發布于20259月10日《潮新聞客戶端》
https://tidenews.com.cn/news.html?id=3245459&source=weix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