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不對稱合成中發展新型優勢手性催化劑、新反應和新战略等焦点問題,進行系統深入的研究。以廉價易得的氨基酸爲原料,設計合成了多種具有原創性和特色的優勢手性催化劑和配體,其中手性雙氮氧化合物被稱爲“馮氏配體”面向全世界銷售,實現了70多類重要不對稱反應,如第一例不對稱催化α-取代重氮酯與醛的反應,被國外人名反應專著冠名爲Roskamp-Feng反應,爲一些重要生物活性手性化合物的合成提供有效要领。現已在Acc. Chem. Res., Chem. Rev., J. Am. Chem. Soc., Angew. Chem. Int. Ed., Chem, Nat. Commun., CCS Chem.等刊物上發表SCI论文550多篇。研究结果入选了“2011年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中科院2012《科学生长報告》和《国家自然科學基金资助项目优秀结果选编》。 馮小明 院士簡介: 1981-1988 兰州大学化学系有机化学专业学习,获理学学士学位和理学硕士学位。 1993-1996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学习,获理学博士学位。 1988-1993 西南师范大学化学系从事有机化学教學和科研事情,历任助教和副教授。 1996-2000 中国科学院成都有机化学研究所从事差池称催化反映研究,历任副研究员和研究员,差池称合成联合开放实验室副主任,于1999年被评聘为博士生导师。 1998-1999 美国Colorado State University化学系做博士后研究。 2000-至今 四川大学化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2002年獲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資助,四川省有突出貢獻優秀專家稱號;2004年入選四川省學術與技術帶頭人和獲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2005年入選教育部重要人才計劃特聘教授;2007年獲寶鋼優秀教師獎,人事部“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2008年獲教育部“重要人才計劃和創新團隊發展計劃”創新團隊資助(學術帶頭人);2010年獲國家創新研究群體資助(學術帶頭人);2013年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2014年當選英國皇家化學會會士;2020年當選中國化學會創始會士。 2009年获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结果奖自然科學一等奖(第一完成人);2010年获药明康德“生命化学奖”二等奖;2011年获“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獲中國化學會有机化学委员会发表的“有机合成缔造奖”、获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荣誉称谓;2012年获国家自然科學奖二等奖(第一完成人); 2015年獲四川大學基礎研究年度卓越獎一等獎;2016年獲中國化學會“手性化學獎”,四川大學-東土學術創新獎一等獎;2018年獲未來科學大獎物質科學獎,中國化學會黃耀曾金屬有機化學獎;2019年获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结果奖自然科學一等奖(第一完成人),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進步獎,四川傑出人才獎;2020年获全国创新争先奖章,陈嘉庚科学奖,杰出教學奖,四川省科技杰出孝敬奖,2021年入选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獲中國化學會-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化學貢獻獎。 任Chemistry–An Asian Journal、《有机化学》、《无机化学学報》编委,Angewandte Chemie、ACS Catalysis、Advanced Synthesis & Catalysis、Current Organic Synthesis、Asian Journal of Organic Chemistry、Synthesis、Synlett、Chinese Chemical Letters、《應用化學》和《結構化學》顧問編委。 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學科評議組成員;四川大學學術委員會委員,四川大學學位委員會委員,中國化學會有機化學學科委員,綠色化學與技術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副主任;中國致公黨第十五屆、十六屆中央委員會委員;政協第十三屆全國委員會委員、中國科學院學部第七屆科學道德建設委員會委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