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告題目 |
有機超分子人工光合組裝體及功效初探 |
報 告 人 |
田佳 研究員,中國科學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 |
報告时间 |
2024年4月12日上午11:00 |
報告所在 |
醫化學院第二會議室 |
報 告 內 容 簡 介 |
報告內容: 人工超分子體系在太陽能轉換與催化制備小分子燃料方面具有重要理論和應用價值。天然結構的光捕獲效率通常很高,但光能至化學能牢固的總量子産率(QY)通常低于1%。針對這個問題,Tian等人于2016年報道了超分子有机框架结构用于水相质子还原产氢(Nat. Commun. 2016, 7, 11580, Chem. Soc. Rev. 2022, 51, 434),于2020年報道了溶液相自组装纳米胶束系统用于可见光催化产氢(QY > 4%)(Nat. Chem. 2020, 12, 1150),並進一步利用冷凍電子顯微鏡研究了其組裝結構(Nat. Mater. 2023, 22, 786)。最近,基于天然藻類和光合細菌中存在的色素體複合結構的超分子模擬,我們課題組創制了水相超分子人工光合球形色素體系統,實現了高量子産率的CO2向C1産物的綠色轉化(Nat. Catal. 2023, 6, 464)。該水相超分子系統産生了顯著的球形天線效應和組裝限域效應,提高了光捕獲能量轉移效率,並促進了多質子多電子轉移協同催化過程,通過兩步反應將CO2還原爲CH4,其産率 > 13,000 μmol h?1 g?1,選擇性 > 89%,24小时內的总量子产率 > 4.3%。 田佳研究員簡介: 2016年于複旦大學獲博士學位後,先後于美國麻省理工學院、英國布裏斯托大學、加拿大維多利亞大學開展博士後研究,期間入選歐盟瑪麗居裏學者計劃。2021年加入上海有机所任“百人计划”研究員,同年入选国家高条理青年人才项目、中科院百人计划、上海市领军人才(外洋)项目、上海市科技启明星(A類)計劃、上海分院英才培育計劃等。主要研究新型超分子功效組裝體的構築及其在光能轉化方面的應用。近年來,以超分子人工光合組裝體爲主題,構築了首例仿光合紫菌球形色素體納米結構,實現了水相可見光照射下的常溫常壓CO2至甲烷的選擇性催化轉化,揭示了組裝限域效應對催化活性的影響。目前主要開展天然光相助用系統的自組裝模擬産氫及CO2催化轉化至C1及多碳産物的相關研究。作爲通訊/第一作者在Nat. Catal.、Nat. Mater.、Nat. Chem.、Nat. Commun.、J. Am. Chem. Soc.、Adv. Mater.、Chem. Soc. Rev. 等期刊發表論文40余篇。現擔任《Chin. Chem. Lett.》(中国化学快報)青年编委。近两年来,肩负国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1項(主持)、科技部重點研發計劃青年項目1項(參與)等。 |
承辦學院 |
醫藥化工學院 |
發布日期 |
2024-4-8 |
歡迎廣大教師、學生參加! |
文:张玉琢 / 图:无 / 审核:申士杰 / 责任编辑:孙晓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