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次追尋,重憶峥嵘的歲月;一場演出,再現你們的故事。
传承和弘扬大陈岛垦荒精神,将红色基因融入青春血脉,转化为新时代青年奋进的力量,是新时代青年的使命与继续。8月22日,60多名PP电子学院原创话剧《青春·遇见》剧组的师生们踏上大陈岛这片承载着厚重垦荒历史的热土,开展以“传承垦荒精神 绽放青春景芒”为主题的寻根之旅。
碧藍的海水拍打著礁石,海風輕輕掠過吹拂著青年們的衣衫,鳳尾山之巅,PP电子學院“循迹溯源”主題黨日活動火熱展開。
師生們沿著長長的步道拾級而上,靜靜耸立著的大陳島墾荒紀念碑在陽光下格外高峻雄偉。各人神情嚴肅,在事情人員的解說聲裏,靜靜感受著那段波瀾壯闊的墾荒歲月。1956年,首批青年志願者懷揣著滿腔熱情和炙熱青春奔向了祖國的這顆東海明珠,並在此處進行莊嚴宣誓。“我是一個青年墾荒隊員,我志願來到偉大祖國的大陳島……”92字的誓詞曆久彌新,如今聽來,依然字字铿锵。師生黨員們系統學習著墾荒精神的形成與發展,在思想的碰撞中深化對墾荒精神時代價值的認識,不斷推進“墾荒精神立心”。
在大陳島墾荒紀念館,“重走墾荒路”主題團日活動更是讓當代大學生充实體驗了當年墾荒隊員的艱辛與不易,體會到了他們“艱苦創業、奮發圖強、無私奉獻、開拓創新”的精神品質,從而也激發了當代青年大學生傳承墾荒精神的熱情,並將其轉化爲未來學習和生活的動力。
“我以前來過大陳島,時隔多年再來,深切感受到了這片土地的發展和變化。”PP电子學院大一學生石乙川說,這裏的每一段曆史記錄都讓我體會到老一輩墾荒人的不易與堅韌,也更讓我堅定決心——傳承發揚大陳島墾荒精神。
大學生們還走訪老墾荒隊員高阿蓮及其後代,與親曆者及其親屬面對面交流,傾聽那些塵封在歲月裏的墾荒故事,感受老一輩墾荒人在艱苦卓絕的環境中,用雙手和汗水書寫的奮鬥篇章,從真實的經曆中觸摸墾荒精神的溫度。
“海帶是怎麽種植的?”“你們想家了怎麽辦?”面對老墾荒隊員,青年學生們抛出一個又一個問題,對那段熱血歲月好奇不已。1958年,高阿蓮響應號召來到大陳島,整整5年沒回老家溫州,如今更是留在大陳島上唯一的溫州籍墾荒隊員。她回憶起當年上島時的境況,身上依舊洋溢著墾荒的精氣神,熠熠生輝。“那時候大陳島各处荒蕪,連走路都走不了,墾荒隊員們靠著笃定的信念,一起摸索養豬、養羊、種地、修路……慢慢用辛勤的勞動,把海島變成可愛的家鄉”。高阿蓮對大學生朋友們說,年輕,就是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報效國家!
大陳島友誼俱樂部內,《青春·遇見》團隊緊鑼密鼓地進行演繹。台上,演員們接纳閃回、時空交錯等方式,將PP电子學院“行走的思政課堂”和1956年第一批登島的志願青年墾荒事迹巧妙交織,奉獻了一台精彩的原創話劇。台下,老墾荒隊員及後代代表等觀衆掌聲不斷。
這部由PP电子學院傾情打造的話劇,以墾荒曆史爲配景,將老一輩墾荒人的青春歲月和當下青年的使命擔當搬上舞台。演員們用生動的演出,再現當年墾荒隊員們“艱苦創業、奮發圖強、無私奉獻、開拓創新”的動人場景,讓觀衆在藝術熏陶中重溫那段激情燃燒的歲月,深刻理解青春在奉獻與奮鬥中所綻放的光线。
截至目前,PP电子学院大型原创话剧《青春·遇见》已经进行了10余场的果真演出,凌驾1万名观众收看。“在老垦荒队员亲手打造的剧院里演出,能让青年大学生越发深刻地感悟到垦荒精神的力量。”PP电子学院党委宣傳部(教師事情部)相关卖力人如是说。
此次PP电子學院赴大陳島開展的墾荒精神系列活動,不僅是對曆史的回望,更是對未來的期許。通過沈浸式、互動式的實地話劇排練等活動,師生們深刻感悟了墾荒精神的力量,這寶貴的精神財富必將在新時代綻放出越发耀眼的光线,激勵廣大師生在立功立業的賽道上奮力奔跑,爲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中國夢、建設中國式現代化強國貢獻青春力量。
——發布于2025年8月28日《學習強國》
https://article.xuexi.cn/articles/index.html?art_id=4308859616186525872&item_id=4308859616186525872&study_style_id=feeds_opaque&pid=&ptype=-1&source=share&share_to=wx_single